当前位置:首页
> 为农服务 > 改革发展

供销行•话改革 | 供销合作赋能荠菜种植 “科技逆袭”成为富民样本

发布日期:2025-09-28 15:17 [ ] 浏览次数:

一次偶然的回乡之旅,李兴看到了小农户生产的分散,毅然决定辞掉优越的工作,投身乡村。“我要运用所学专业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改变家乡农业的面貌。”下定决心的他说干就干,在当地供销合作社的协助下,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也就是现在的盐城市大丰区大中镇裕华裕兴荠菜专业合作社。

构建生产组织,搭建服务载体。“2010年7月,在裕华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我们联合680户农民出资组建裕华裕兴荠菜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九个村1860农户。”李兴很自豪地说,“几十年前,大家能抱在一起取暖,能够相信你,那我们就要做好,做出个样子。”自专业合作社组织成立以来,也确实如他所说,陆续培养26家科技种植户,开设26家经营分社,培育10个市场分售站,160人的荠菜销售团队,形成了“合作社+农民+科技”模式。为保证荠菜常年销售供应,增强农民种植的抗风险能力,李兴也是绞尽脑汁,最直接有效的就是投资新建荠菜保鲜冷藏库,“有冷库的保存,我们根本就不用担心销售了”。同时,李兴通过市场需求端反向激励生产端,使荠菜业的生产在大丰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很高,目前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坚持市场导向,探索种植路径。“我们也是不断摸索的,一开始大家也不敢尝试,也不敢迈太大步子”,在李兴的努力下,农户从单一传统的老式种田方式,一年一茬的单一种植品种,到现在的一年种植两季,一季多品种种植,探索出“种季收两次”的好方法,“现在可好了,亩均产量提高了,每亩收入近5000元。而且二次采收后,利用空田套种玉米、大豆或蔬菜,土地四季不闲,收益增多。”在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的同时,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防治病虫害,保护了土壤和水源。

引技术重管理,拓展销售渠道。“我们现在是从运用新技术、搞好经营、拓宽销售渠道这3个方面同时努力,少一个都要受影响,要提高收益,必须三管齐下。”李兴告诉我们,在引用新技术上,利用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监测,实现了精准灌溉、精准施肥和精准防治病虫害,大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经营模式上,通过荠菜专业合作社,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将优质品种打造成特色农产品品牌。在销售渠道上,借助供销合作社销售网络,拓展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从线下到线上,将家乡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坚守党员本色,始终不忘初心。李兴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从2011年开始,他每年都会资助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累计捐款近20万元,受助学生80多名。李兴说,“我觉得资助不是最重要的,每次座谈、聊天时候,我都鼓励他们将眼前暂时的困难化为动力,多学知识,将来早日成才。”“逢年过节,我也会带着礼品和慰问金到敬老院爱心素食馆、大丰退伍军人事务局等地去慰问。”李兴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和支持,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多次获得“优秀新农人”“乡村振兴带头人”等荣誉。

目前,全省供销系统正在以数字赋能农业全产业链,破解经营发展难题,以创新实践拓展为农服务路径,为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数字化转型、农业全产业链升级注入新动能。


来源:市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