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似海满芳华
——盐城市经贸学校创新发展纪实
杨赛
三月的盐城春和景明,尽管还时常有朔风袭扰,但已无法阻挡春天喷薄而出了。沐浴在大好春光里的盐城市经贸学校,也是生机勃勃,春色无限。在市供销总社的领导下,在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创校几十年来,学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变与不变中,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变化、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之路。
管理为先贴心服务
管理是学校全部工作的灵魂,是立校之本,它就好比是汽车的底盘,底盘稳了,汽车才能跑得安全,跑得长远。
与动辄上万人的学校比,该校的规模并不大,但在管理上,学校围绕教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顶层设计,下了一盘很大的棋。该校制定了精细的管理制度,学生每天从起床到晚上就寝,从上课到宿舍内务,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无缝对接,该校在原有生活指导老师的基础上,还聘用了专职学生管理员负责空白时间段管理,同时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建设,形成了学生处、班主任、学生管理专员、学生干部协同配合的多重管理负责制,实现了学生一日常规管理的全覆盖。这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自创校伊始,经过不断完善,一直延续到今。时代在变,学校严谨务实的校风不变;学生在变,严格管理的制度不变。把管理放在前面,把制度落到实处,办家长放心的学校。
更让学生们感受尤深的是,这种管理不是条条框框,还有贴心的服务,浸满了老师对学生满满的爱。学校为每间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在教学和生活区域都安装直饮水设备,食堂、浴室由学校零利润自主运营,价廉质优,设立助学基金,情系困难群体,做到精准帮扶。
学校学生处处长薛峰还讲了一个暖心的故事: 今年1月15日是学校放寒假的日子,2016级七班的刘木子同学,平时放假下午4点钟就能到家,可是当天4点多了,班主任陈建东老师还未收到她到家的信息,电话也无法接通。陈老师非常焦急,每15分钟就跟刘木子妈妈联系一次,直到晚上8点半刘木子从昆山南站打电话给妈妈,才知道她手机没电了。晚上9时许,刘木子妈妈告诉陈老师,孩子已安全到家。一直守候在学生处的校领导、班主任老师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当天全校1000多名学生,刘木子是最后一个到家的。学生返家,家长必须向学校报平安,是该校多年来雷打不动的制度。
精耕细作塑品牌
盐城市经贸学校创建于1979年,她的前身是盐城地区供销社干部训练班,1984年,成立盐城市供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7年开始面向社会招收初中生,2005年,更名为盐城市经贸学校。自创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是盐城老牌的中专之一,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经贸学校的老员工都见证了该校风雨办学路。他们说,经贸学校受制于办学场地,不能像大学校那样展转腾挪,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历届校领导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与时俱进,稳中求变,在变中求生存,求发展,根据自身特点,不等不靠,走自己的路。
过去学校专业设置,常规专业占有较大比重,与其他中专校大同小异,由于毕业生素质较好,学校注重与苏南企业的合作,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好。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靠常规专业过日子的模式已难以为继。为此,学校大力推进学科转型改革,试行“学历文凭+技能提升+升学就业”多模块互补办学形式,将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学校与省内外多所高校合作,开展全日制直通车、非全日制学历提升教育,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升学服务。
航空服务、社会文化艺术专业是该校近几年精心打造的专业。航空服务专业,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先后与东方航空、吉祥航空、上海大安航空票务、上海铁路局等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短短数年时间,就迅速成为盐城小有名气的品牌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前该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高达90%以上,已有为数不少毕业生成为业务骨干或走上管理岗位。社会文化艺术专业是学校顺应社会需求开设的,学校经过精心打磨,先后培养了300多名应往届毕业生,由于职业素养好,且“一专多能”,许多毕业生工作不久就成了幼儿园、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的教学骨干或走上了管理岗位,有的自主创业,也小有成就。目前,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基本就被用人单位预订。有些社会办学机构看重该校的严谨学风和良好声誉,纷纷前来寻求联合办学,都被婉言谢绝。经贸学校是公办学校,必须坚持自主办学,这块公办牌子不能倒。
校园文化建设风生水起
经贸学校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学生入学时大多在十五、六岁,正是青春好年华。他们思想活跃,活泼好动,如何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经贸学校渡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是学校领导和老师回避不了的课题。
学校由艺体老师牵头,成立了书法、手工、舞蹈等多个兴趣小组,不分专业和年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平台。每个月学校请盐城电影院到校放一场电影,学校不定期组织学生文化艺术节、文明创星活动、大合唱比赛、演讲比赛和卡拉OK比赛等。社会文化艺术专业的学生更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在2016年江苏省文明风采大赛中,2015级六班的舞蹈《江南雨》、《十送红军》荣获江苏省两个二等奖,舞蹈《为内蒙古喝彩》荣获三等奖,器乐合奏《金蛇狂舞》荣获优胜奖。成绩之好,让学校师生倍感自豪,令同行刮目相看。
在经贸学校的操场上,只要不下雨,每天下午二节课后,都能看到学生自发地进行舞蹈训练。笔者在这里遇到一对双胞胎,姐姐叫陈东芹,妹妹叫陈东霞,姐妹俩来自亭湖区便仓镇,笔者好奇双胞胎怎么都来这里读书?据妹妹陈东霞介绍,她家邻居有个在经贸学校毕业的学姐,姐妹俩初中毕业,为不知上哪个学校犯愁,邻居那个学姐推荐了经贸学校,父母亲不放心,专程到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最后拍板决定,姐妹俩都上这个学校,一是看中学校校风好,老师认真负责,二是姐妹俩在一个学校,一路来,一路去,互相有个照应。笔者问她们在学校学习生活一年多,感受如何?姐妹俩不约而同地都说好。
经贸学校内外兼修,务实创新,不但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而且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学校获得了“江苏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盐城市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连续十多年安全无事故。她就像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不求肆意怒放,只愿默默盛开,悄悄点缀属于自己的多彩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