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如何改?农民朋友能从中获利吗?请看——
大丰区供销社构建综合性服务体系为农民打造“金字塔”
从以前分散种植产量低,到现在大田托管一条龙服务,有力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从以前农作物销售无门路,到现在整合为农服务资源,构建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从以前单一的传统销售模式,到现在接轨“互联网+”,全面“进军”农村电商,铺设镇村网点……
秋播前夕,笔者在大丰区农村采访,所到之处,农民们笑容满面,他们说:“‘老供销’一心为老百姓着想,把实事办到我们家门口啦。”今年以来,该社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从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提升水平、发挥优势出发,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充分发挥系统流通网络覆盖城乡的独特优势,加快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大田托管社会化服务 让农民放心
9月5日,大丰区洋心洼供销社生资门市内,3名专业农技人员正在研究大豆抗病方法。
创办于今年5月份的洋心洼为农服务合作社联合社,目前已经覆盖到3个镇、9个家庭农场,发展社员近千人。该社主要负责人告诉笔者,联合社有三大服务特色:一是多重联合,联合农机合作社、农资合作社、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开展横向联合,资源共享,并加强与各村两委会、种田大户等联合,形成广泛紧密合作关系。二是多地合作。与白驹、西团、大中、草庙等镇的10多家家庭农场合作,形成了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综合性跨区域的服务联盟。三是多种服务。形成了农机专业服务、农资配送服务、电商双代以及苗种、施药、收种、烘干、储藏、销售一条龙、全产业链系统服务。
整合资源构建产业链 让农民舒心
9月2日,大丰区万盈聚盈杂粮专业合作社小杂粮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忙着分拣绿豆中的杂质,色选机的出口处红豆、黑豆等被自动分拣出来,大院里车辆进进出出,井然有序。该镇种植的大豆、绿豆、花生等小杂粮经过加工,将从这里漂洋过海,走出国门。该社负责人李定中告诉记者,该合作社将农民生产的五谷杂粮与国际市场对接,从产前的技术辅导、种子供应,产中的农资配送、田间管理,到产后的收购加工,为农民提供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带动了该镇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今年1至8月份,该社生产的1450多吨“聚盈牌”和“玉兔牌”小杂粮,远销到北美、北欧和中东国际市场,为农民增收2900多万元。
“儿子买了新房要装修,我来买点家用电器。”在裕华为农综合服务社联合社日用品消费服务部,村民邹世凯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家电。成立于今年3月份的裕华为农综合服务社联合社,创新推出“五部一室”,即农资经营服务部、农技(植保)服务部、农产品综合服务部、日用品消费服务部、资金融通服务部、办公室,以联合、合作为纽带,引导组织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规范运行,为全镇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需求,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
接轨“互联网+”,让农民开心
“朱经理,现在稻曲病需要防治吗?”“防治稻曲病必须坚持‘两遍不动摇(破口前5—7天、破口期)’的原则。”在“龙堤田田圈B组”的微信群里,新丰镇龙堤村村民程杰正咨询龙堤供销社农资经营部经理朱友明水稻病害防治方法。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龙堤供销社通过建立庄稼医院,实行手机远程会诊,开展统防统治专业服务。同时,实行社员会员制,通过积分二次分配,反哺社员群众。不仅在龙堤,区供销合作总社还顺应新农村建设需求,在盐城首推“智慧乡村服务站”,开通“一网四馆”大丰“网上供销社”,与省供销社合作建立了“供销网城”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拓宽了农村流通主渠道。截至目前,全区各镇已建立20个村级“智慧乡村服务站”,两个月累计销售逾200万元,“供销社”的“金字塔”在农民心中已逐渐形成雏形。(大丰区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