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扁担精神”和“背篓精神”起家的供销合作社,如今,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大潮中,靠什么“利器”打通农村商品流通最短路径?请看——
大丰供销网城:打造惠农电商“国家队”
细心的村民近来发现,在大丰区小海镇为农综合服务社多了一台与成年人齐高的立式大屏“手机”。农民单明康一边不停地在大屏上购物,一边兴奋地说:“供销社办的网城,买东西就是放心。”前不久,单明康通过这台供销网城“手机”买了台空调,没过两天货就送到他家里,并免费安装调试好。该社负责人葛平介绍,自从供销社把大屏“手机”搬来,将这里设为智慧乡村服务站后,服务站人气更旺了。
自6月10日,由大丰区供销合作总社与江苏苏农集团联合推出的智慧乡村大丰供销网城首家村级服务站在新丰镇龙堤社区开业后,短短2个月,大丰区已建成20个智慧乡村服务站,实现销售额逾200万元。老供销正接轨“互联网+”新模式悄然“变脸”,强势打造支农电商“国家队”。
农民网购有了“放心渠道”
“卖农资产品的小店,一下子多了上万种商品,还不占库存,品质售后都有保证,店里生意更好了。”作为全区首家智慧乡村服务站龙堤站,站长朱友明对“供销网城”带来的变化颇为感慨。
“策应供给侧改革之需,供销社要利用为农服务骨干力量,发挥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主渠道作用。”提到供销网城建立的初衷,区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周宏奎如是说。今年5月,大丰供销总社与江苏苏农集团联合启动“供销网城”工程项目,采取商品由厂家直供,上线产品涉及到农资、农机、生活家电等上万种商品,通过在各个智慧乡村服务站里的屏联网电子终端设备下单,实现线下配送。
知情者说,“供销网城”是首个政府部门参与建设的电商平台,再加上“供销社”本身具有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因此在农村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此外,“供销网城”的商品由生产厂家直接供货给终端农民消费者,打造流通最短路径,确保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商品。“农民来买东西正常需要排队。”朱友明的店里,十几个村民围着刚到的压力锅,迫不及待地开包验货。据了解,开业2个月,龙堤智慧乡村服务站“供销网城”销售额达15万元。
农产品产销实现“精准对接”
村民想买东西就来服务站,屏上下单,线下送货;同样,农民想卖农副产品,也来服务站登记挂钩,然后由供销社统一打包上网销售。近日,万盈镇沈灶村农民顾西育在网上收到了多笔订单,其生产的泥螺、杂粮、乳鸽、土鸡蛋等多个农副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销售火爆。
“供销合作社一直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多年来,老传统不断在发扬光大。”周宏奎说,此次将供销网城一站式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引入大丰,就是为了解决农村(社区)消费者的“买难”和“卖难”问题,重构全新的基层为农服务体系。
笔者发现,大丰区供销合作总社在网城开辟的“本土产品”链接,让大丰的本土特产和农副产品通过多种渠道,通向全国市场,同时通过加强物流仓储配送力量,让供销社从原来的流通功能逐渐向“服务商”转变。
“我们还将利用网城的大数据分析,提供给农民或合作社有价值的市场需求信息。”周宏奎表示,供销总社正在积极探索大数据驱动下的订单农业,实现“以销定产”“产地直供”,帮助合作社和农民及时调整结构,从而减少损失、提高收益。
农民生产生活的“信息窗口”
家住大丰区新民社区的陈奶奶,最近通过社区智慧乡村服务站,找到了一名钟点工。由于来自正规家政服务公司,钟点工服务贴心。像这样紧密联系群众,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是该区供销合作总社建设“供销网城”的又一着力点。
周宏奎说,供销社正积极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提供中介、就业、技术等综合服务,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的获得感。目前,该社“供销网城”开辟了家政服务、招工信息、培训就业、本地旅游等多个栏目,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和渠道以及中介等多样化服务。“下一步,我们的服务还将拓展到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周宏奎说,供销社要成为公益性服务作用不断体现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目前,全区已建立20个村级服务站,未来2年内将建成261家供销网城站点,实现农村全覆盖,并逐步向城市社区及周边县市延伸。(大丰区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