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时代, 实体店的供给侧改革
——大丰区社迎合供给侧改革巡礼
新消费时代来了,“老供销”如何在供给侧改革大潮中“大行其道”?近期,笔者就实体店如何在新常态下按照供给侧改革理念,迎合供给侧改革,探索 “新供销”改革之路,进行了走访,给人以启迪。
供给侧改革,首先要改思路
最近,淘宝推出全新购物方式Buy+。Buy+使用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辅助传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购物环境。Buy+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各地商场随便逛,各类商品随便试。目前淘宝计划将在4个月之后上线该功能。有人认为,实体店真的无路可走了吗?显然不是。笔者认为,这反而是对实体店的一次倒逼。逼着实体店转变思路,逼着实体店转变经营模式, 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虽然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很大,但并不意味着商铺将被电商所取代,百货行业的萧条和亏损并不完全是电商冲击导致的,恶性竞争、经营模式落后等才是主要原因。未来,“电商+店商”是大势所趋。线上线下融合,打消顾客的顾虑,增强顾客的购物体验,为顾客提供更加自由便利的选择,成为未来发展之路的重心,正是“电商+店商”运营模式的价值所在。“店商+电商”融合发展,不仅是传统商业品牌正在思考和亟待突破的问题,也是未来商业街区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商业街区,不应该仅仅是店铺的聚集地,而更应是新技术的率先应用地,通过店内店外、线上线下的联动,使消费者在购物之外,还能满足休闲、旅游、文化、社交等多重需求。只有这样,实体商铺才能在“关闭转租”潮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而不管是电商还是店商,都应考虑顾客想买什么,而不是自己想卖什么。消费要升级,供给侧要改革,首先要改思路。
小实体+大网络——实体店搬到了开发区
家住大丰市区中心地段的王小花,最近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把市区门面店搬到了盐城开发区。这对一个餐厅来说无疑是重大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已经放弃了实体店。“租金高,用人成本高,实体店太难运转下去了。” 王小花认为,有时退一步真的海阔天空。现在,她把实体店后移,主打网络销售,生意做到了盐城市区。
王小花的餐厅是一家偏西式的餐厅,食品以沙拉及各种点心、饮料为主,目标客户是年轻时尚人群。“人均消费只有30、40,开在市区门面房租一年就要十来万,还有人员工资等开销,看起来生意不错,实际上赚钱很少。” 王小花说,开业之初她就想到要和互联网嫁接,微信上也加了不少客户。“但竞争不过那些微商美食。他们很多就没有实体店,直接在家做了然后在网上卖,同类食品肯定比我卖的便宜。” 王小花坦言,“压力很大。”一度她也想过要关掉实体店,做个专业的微商。“但我总觉得实体店不可能没有存在的价值。尤其对餐饮业来说,来自就餐环境的体验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她说,自己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搬家”。
于是,今年年初,王小花在开发区物色了一间空置的厂房。“80平方米,比我原来的小店要大。虽然知道不会有太多人来光顾,我还是精心装修了下。”她现在的发展方向是,把实体店当成大后方和开放式厨房,顾客可以来体验,但销售渠道还是以网络销售外卖为主。每天,她在考究的厨房里制成各种美食,拍成图片在微信上叫卖。成本降下来了,价格也降下来了。她又比微商多了个体验店,生意自然好了起来。“本来是图便宜才到开发区,没想到现在倒成了便利条件。我的客户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盐城。很多人每天大丰、盐城两边跑,开发区正好在中间。” 王小花说,她绝对不会放弃实体店面。未来,她可能会以“中央厨房”模式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以“社群经济”等新玩法撬动“90后”消费群。总之,她坚信实体经济不会垮。
大实体+小网络——实体店营销e味浓
面对电商的冲击,实体店如何应对?笔者走访市区众多实体销售店发现,越来越多的传统实体店拥抱互联网,通过触网,给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购物的场景,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提升顾客回头率。
大丰永泰商城是近年来新崛起的一爿购物商圈。商圈密集分布着服装、餐饮、休闲类等众多商铺。“线下实体店是不会被电商取代的,实体店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思考,真正把服务做透,提升客户购买体验,就不会输给电商。”品牌服饰店芭蒂娜经营多年,对于未来发展,店铺负责人仍然很有信心。
回顾最初网络电商刚刚冲击实体店时,不少店铺为了对抗消费者“到店试衣抄货号上网购物”的行为,甚至将衣服上的标牌进行涂改。而经过时间洗礼后,大家都发现消极对抗并没有让生意更好。现在许多品牌服装实体店更多以一种开放的姿态,面对和迎接消费者。芭蒂娜店铺负责人告诉笔者,她们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每天更新新款服饰、传递时尚信息,拥有了相对稳固的消费群体。哥弟服饰店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微信平台如今是她们重要的营销平台,她们还根据顾客消费记录,判断其消费习惯,实现了更加精准的推送信息,提升顾客回头率。在网络空间里,顾客生日了,商家会第一时间送上问候;商家新货上架、销售进程都实时推送给顾客;顾客看中了可以线上订单……“植入”顾客生活的互动,实现了线上线下无缝结合,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如今,实体店营销e味很浓。笔者在走访中感受到,无论是传统商圈,还是社区商业小店,大都跟上e时代,着力网络营销。更多的“老供销们”在原来的实体店中跟着“互联网+”步伐,让实体店营销辐射面更加广泛,在服务方面更加细致,以提高顾客黏性度。
万金油式转型——什么赚钱卖什么
随着消费时代的升级,原本那些“老供销们”对实体店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抬高。不仅是货品齐全,还要环境舒适;是质量放心,还要售中售后服务贴心;不仅是购买商品,还要看电影、尝美食、玩亲子游戏……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需求,实体店不得不做出调整和迎合。
汪丽是大丰市区一家卖场的负责人,以前的销售产品主要是化妆品和保健品之类的。因为拥有比较稳固的顾客群和靠近社区的地理优势,汪丽说以前经常有营销人员上门推荐相关产品、提出设柜寄卖的合作请求。刚开始自己并没有在意,后来在“带着买卖”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大有商机可循。“网上消费和实体店消费,感觉完全不同。”汪丽说,一些商品在网上未必受到关注,一旦摆在实体店里,却能一下子产生“吸睛”的效应。她发现在实体店,顾客有一个真切接触商品的空间,这本身就是实体店的价值。特别对于女性消费群体而言,体验和尝鲜是重要的消费动力。近两年来,她在主业的基础上,还附带销售坚果水果、饰品服装、床上用品等等,虽然都是“顺带生意”,数量不多,但综合起来收益都不错。
汪丽管她的销售模式叫“万金油”,其实这样的销售模式有一个专业的说法叫“互补营销”。全球著名的家具连锁企业宜家就采用这种模式,用餐厅宣传家具。2015年,宜家中国餐厅销售额达1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其中国销售总额的十分之一。顾客在宜家享受瑞典美食、解决吃饭问题时,往往可以在家具卖场待上一整天,客留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营销”,产品转化率越高。笔者走访不少商铺和社区小店时发现,像汪丽这样注重顾客体验,不断转变营销思路丰富产品结构的经营者不在少数。新消费时代,没有所谓的“关店潮”,淘汰的是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店面,留下是市场生命力更强的“精锐奇兵”。
向上下游要市场——这些店有了后方工厂
有人说,大丰市区街上开开关关的实体店面,反映着传统市场在“互联网+”浪潮下的生存压力所致,此话不假。人们不难忘记,供销合作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承受大浪淘沙式的冲击。作为实体店主体,如今也面临着传统市场在这波浪潮冲击。实体店向上下游要市场,开启“转型器”,成为传统市场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交美庐城商业街的陆续建成,一些实体店面也相继入驻开业。笔者发现其中有一家打着“高级定制”的服装店装潢得很高档,价格也不菲,但生意好像还不错。“我们这里所有的衣服都是定制的。”销售员告诉笔者,随着社会发展,“私人定制”服装越来越受欢迎。虽然价格偏高,但顾客看中他们的店面有自己的后方工厂,所有衣服都是量体裁衣。比起成衣来,“私人定制”显然更让人觉得“上档次”。
有条件的店主自己建后方工厂,小店面也不怕。在汇金购物广场开服装店的李霞告诉笔者:“我正常到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拿货。四季青现在也在转型。”笔者者了解到,四季青服装集团正在筹建自己的服装设计研究院,整合设计师资源,每天开发新款服装,并免费提供给市场商户挂摆,如果好销再下订单。这样做,既帮助“中间人”商家降低成本又提升了他们的竞争力,也让自产自销商家产生一种危机感,倒逼他们降低成本。同时,四季青准备在全国各县城建立以大数据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实体店,帮助买家掌握服装市场动态,确保不屯货,同时为退换货、物流配送提供便利,由此强化买家与卖家、市场之间的黏性。李霞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已经多次去杭州,希望自己能成为四季青转型的受益者。笔者走访市区多家服装店,发现在四季青拿货的不在少数。即使是在上海或广州拿货的商家,也表示他们的“上游”批发市场正在转型。未来,他们都可能会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一员,转型成为全新的实体店经营者。“互联网+”时代在带给他们强烈危机感的同时,又为他们开启了全新的商机。 (马苏南 杨燕 蔡根青)